2021年5月20日上午,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理论思维讲习班第三期第二讲邀请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院长、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张贤明教授进行了题为“责任政治研究的探索”的讲座。在历时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张贤明教授用严谨的理论思维、生动的学术语言为学员们讲述了自己选择“责任政治”作为研究方向,聚焦这一领域,潜心研究、孕育成果、培养团队的心路历程与研究启示。社会科学处处长姚毓春教授主持学习并参与了课程讨论。
张贤明教授分三个部分向学员们分享了自己26年潜心钻研“政治责任与责任政治”的宝贵经验。在第一部分“从政治责任到责任政治”中,张教授回顾了他选择“责任政治”作为学术研究方向的缘起与思考。他谈到,政治责任是责任政治研究的起点,因为政治责任研究是政治学规范研究的重要范畴,具有较好的理论拓展空间和实践价值,同时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将政治责任作为研究的课题,能够紧扣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又可以立足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深厚的政治学规范研究积淀,同时还受到老一辈学术大师和卓越的学术前辈的鞭策指导,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将政治责任研究拓展到责任政治研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看,政治责任是责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责任政治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阐释责任政治概念内涵和构建责任政治理论体系是政治学理论的创新。从现实中看,对责任政治的研究能够满足我国打造“责任政府”、完善问责制度等的现实需要。研究责任政治,需要历史、思想和制度的基础。责任和制度之间有三个层次的关系,第一层是“基于责任的制度:以责任为基础的制度缘起”,第二层是“面向责任的制度:以保障责任为目标的制度建构”,第三层是“回归责任的制度:以‘负责任的政治’为指向的制度完善”。张教授指出,上述基于历史和理论的论断构成了探索责任政治的逻辑基础。所以,责任政治理论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深入挖掘责任在政治领域中的一个面向,更要有一个宏大的视野,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分析责任如何贯穿于政治,如何通过特定的制度、文化等要素将政治生活组织起来。从政治责任到责任政治,说明政治学研究——抑或是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有挖掘小切口的深入,也要有探索大问题的广度。
在第二部分“作为理论探索的责任政治”中,张贤明教授着重介绍了他对责任政治问题的研究过程。构建责任政治理论体系,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界定何为“责任政治”。张教授从思想史和制度史的研究中探索责任政治的内涵,在辨析既往围绕责任政治的研究之局限性的基础上,基于“责任政治”一词的构词法,参照“民主政治”概念,以“中轴原理”为依据,提出了自己对“责任政治”概念的界定:所谓责任政治,就是以责任为整个社会“中轴原理”的政治形态,强调政治中的责任关系与责任形式,并以此建构出特定的权力结构、制度设计与行动方式。现代世界中,责任政治不仅关注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维度下的“权力政治”与“权利政治”,还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关系与社会互动的“生活政治”,责任政治连接了个人、社会、国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态。张教授以此为例,说明了政治学概念研究的一般过程,即概念研究必须要循名责实且富有意义,不仅要解释概念,也要了解概念背后蕴藏的要素以及所涉及到的思想逻辑与历史逻辑。张教授进一步阐述了政治思想史中的责任政治,梳理了中西方文化中的责任政治思想传统,以此为线索分析了“前现代国家”中责任政治的逻辑、早期现代国家进程中责任政治形态的发展、成熟现代国家中责任政治的塑造。
讲座的第三部分,张贤明教授与学员们分享了责任政治研究探索的启示。他指出,学术研究需要立足于稳定的研究领域,并且具有可拓展性与可持续性;研究必须要根植于文本,尤其重视思想史、制度史的研究,同时整合其他研究方法的优势;打通多学科之间的知识,借鉴其他学科的思路、工具与方法;强化现实关怀,提升对国家与社会问题的分析力与解释力、强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等相关议题的回应能力。最后,张教授还介绍了自己学术团队的未来工作方向,即强深度重广度、有专业有跨越、重规范带实证、成体系有对话、搭平台重交流。
张贤明教授以自身的学术实践展示、研究体会归纳,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律寓于责任政治研究的具体示范之中,向学员们传授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原则。他在讲座中提到,责任政治研究的探索过程就是他的学术成长过程,从个人到团队,锚定一个方向,深耕一个领域,廿六年久久为功。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而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特殊到普遍的艰辛探索。
学员们认真聆听了张贤明教授的讲座之后,围绕讲座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课后,张贤明教授为学员们布置了“多学科视角中的‘责任’”作为研讨的题目,为即将在5月25日进行的第三期理论思维讲习班第一次集体讨论课点燃了思想迸发的火种。
文/王婷